:风云起_皇后难为
笔趣阁 > 皇后难为 > :风云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风云起

  皇后殡天,小公主离世,出丧之后,阜阳城内又哀悼了好些日子。

  皇后娘娘虽说在位时间短,可她善和的形象早就深入人心,做过不少事,在百姓心中颇具名声,加上是这样离世的,百姓更是难以接受,在刑部将案情公诸于众后,引起了很大的热议,皇后娘娘死了,罪魁祸首还活着,天理难容。

  发丧后的第七天,这段时间一直没有上朝的沈侯爷,前来请命,要求将淑妃处死,以藉慰皇后和小公主的在天之灵。

  与沈侯爷一同请命的还有荣昌侯他们,一些老臣,孔学士,周将军,常尚书,年轻辈的司马哲成,孔令晟,陶辛,还有之前被纪凛提拔上来的一些官员,这些人,占了朝堂之上一半的人数。

  剩下那一半没有请命的也不是全然支持皇上,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中立的,哪边都不沾,素来都是以明哲保身为主,谁当皇帝都行,你们争你们的,他们做他们的官。

  卫老国公他们这帮人,就显得特别弱势。

  从始至终他和杨大人他们都觉得正统的重要性,包括一把年纪的钟大学士,太子归来,继承皇位并没有什么错,可现在,他们有些慌了。

  为官多年,他们很了解一半大臣的反对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之前皇上登基时沈侯爷他们都未吭声,这回皇后意外身亡,皇上若是保下淑妃,那结果,就是要彻底失了这些大臣的心。

  皇上登基才半年,根基未稳,那边六皇子还虎视眈眈,要卫老国公说,当初就该当机立断杀了六皇子,即便是选囚禁,也不该在登基当日放他出来,给别人机会救他。

  前皇还在,这些大臣如何会真的臣服。

  可现在后悔这些早就晚矣,如今当务之急,就是要让皇上别在引起众怒,以沈家如今在朝中的地位,痛失爱女之后,所带来的影响太大了。

  但卫老国公终究是失望了,纪灏顶着众人的请命,保下了淑妃,只答应把她打入冷宫永贬身份,却不同意处死她。

  理由也很简单,一来淑妃救过他性命,二来永和宫走水不是淑妃故意如此,是意外发生的,她是有罪,但罪不至死。

  听到皇上这般审判后,沈老国公什么都没说,当朝摘下了官帽,沈家二老爷也摘下了官帽,脱下官服,自请辞官,沈老国公还长子和侄子都请了辞。

  沈侯府上下尽心尽力侍奉皇家,从不敢有二心,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心寒无比,请辞归淮阳,永不入朝堂。

  这时要是沈侯府上下再出事,全天下的人都会谴责皇上,沈侯爷要走,谁都拦不住。

  朝堂外便是那样的情形,沈侯爷和沈家二老爷脱下官服后离开,追出来的是卫老国公,他年事已高,哪里又能赶得上,最后是站在空荡荡的殿外广场,老泪纵横。

  几天之后,沈侯府上下收拾好了所有东西,将过去先帝赐的府邸留下,交出官印,要启程离开阜阳城。

  许久不曾出宫的太后娘娘为此抱病赶去沈侯府都没能留下沈侯爷他们。

  九月初十这天,沈侯府齐家离开这件事,在阜阳城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过去受过沈家恩惠的百姓,纷纷聚集在了宫门外,无需别人造势,更无须有人从中渲染气氛,这些百姓也只为了一个目的,请求皇上赐死淑妃。

  声势越来越大,当初德王归来时百姓有多欢迎他,此时就有多痛心,皇宫之中,乾清宫殿内的地上,一片狼藉。

  太后走进去的时候,纪灏半依在龙椅上,脸色很差。

  林嬷嬷搀扶着太后,太后弯下腰去,将掉在地上的奏折捡起来,声音不轻不重,在殿内响起:“你父皇在世时,不论遇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将这些奏折随意扔,因为这之中,很可能会有大事。”

  纪灏显得很疲惫:“母后从始至终都觉得朕当不好这个皇帝。”

  可他除了从六弟手中将这皇位拿回来,并未做过对不起天下百姓的事。

  明知放走六弟是给自己留了隐患,纪灏还是放走了他,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何错之有。

  “灏儿,你与你父皇一样的优秀。”

  “那为何母后要阻拦儿臣。”

  “纪家祖先打下的江山,到了你父皇手里,也不曾出过什么错,皇位不是儿戏,你能当好皇上,你六弟做的也很好,他勤政爱民,兢兢业业三年,让他退位会引起什么后果,你都知道,你执泥与当初受了伤才与皇位失之交臂,可没人对不起你,皇后也没有对不起你,你六弟更没有对不起你。”

  纪灏笑了,没谁对不住谁,那便都是他的错了。

  “你若下不了决定,母后可以替你去做,一切都还来得及。”太后走到他身旁,抬手搭在了他肩膀上,她已经从李福和太医口中得知皇上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回不了头。”

  “母后要替儿臣做什么决定,将这皇位给六弟么。”纪灏坐起了身,神情渐敛了下来,“母后是否也知道嫣儿其实没死。”

  太后未作声,她最初是不知道的,但看沈侯爷做此决定,齐家离开阜阳城,太后心中就有了猜测,嫣儿和小公主应该是没死。

  “母后既然知道,还帮着他们反朕。”纪灏起身避开了太后伸过来的手,“儿臣未必会输。”

  流言造势,引百姓之怒,他倒要看看,六弟会如何反他。

  可在太后眼中,他已经输了。

  众叛亲离就是输了。

  …………

  太后终究是没能劝住皇上,似乎也是清楚劝不住,几天之后,在长门宫中,被严加看管,有人细心照料的秋瑶,忽然不好了。

  太医赶过去救治,已经来不及了,秋瑶染了急性痨病,来的又快又猛,高烧不退,伤口溃烂,雪上加霜,看样子连一天都撑不过去。

  太医还有不敢说的,那情形,也像是中了毒的样子。

  而以她现在的身体状况,莫说是药浴,就是抬来抬去都极有损伤,太医们束手无策。

  纪灏听闻此事赶过去的时候,秋瑶已经去了,脸色发青,面颊的神情狰狞,瞪着眼睛死不瞑目,生前像是经受了莫大的痛苦,整个人都是扭曲的。

  纪灏没能挨住,当场吐了一口血。

  被贬冷宫的妃子是没资格入皇陵的,更别说厚葬,能给一口薄棺已经是恩赐,抬去荒野随意葬了,皇后去世后执掌后宫事务的太后,即刻叫人备了草裹,不许皇上靠近,更不许后宫中的人靠近。

  痨病是会传染的,生前用过的所有东西都要烧掉,包括这人,也不能久这么下葬,最好火葬处置。

  太后派人将秋瑶的尸首运送到了郊野之外,执以火葬,火葬之后才将那些灰烬掩埋,连个碑都没立。

  但对大晋人来说,是有这样的信说的,身死后还要被烧成灰烬,会魂灵难安,若是没有亲人去坟前引路的话,就无□□回转世,只能做个孤魂野鬼,逢清明鬼节,连祭奠都不能,因为他受不到香火,做鬼都要受尽磨难,不得安稳。

  这件事传开去的时候,阜阳城中的百姓觉得大快人心。

  而此时,沈嫣她们已经在出发去锦州的路上。

  从九庄到锦州,途径淮阳,得要一个月余才能抵达,乔将军率军就等在锦州外白步岭中,而他们抵达锦州之后,才陆陆续续的接到了阜阳城那儿传来的消息。

  荣昌侯等人被卸去了官职,周将军兵符被收,留在阜阳城中离不开,打入冷宫的淑妃暴毙身亡,皇上忽然召回北岭那边的数万兵力,阜阳城中陈家接替了周将军的兵符,集结了兵力。

  到这时,阜阳城中的消息已经很难往外传了。

  锦州再往南,经过白步岭后就与拢州不远了,再往南到淇河,过去就是南平,入十月时顺州那儿有船只往南走,那是顺州何家的船,何家大当家何瑞珠的巾帼不让须眉,木材生意做得很好,船上装的都是一些往南运的木材,经过数道关卡后到了文州,再从文州送到拢州,往白步岭运的时候,却成了粮食。

  百姓依旧是照常生活,并不知道即将要发生什么,锦州城内,十月的时节,百姓还热热闹闹的在庆贺秋收,白步岭那儿的兵越来越多,还有悄然进城的。

  从阜阳城往南,到了锦州这儿气氛是完全不同,朝中皇上开始命人征粮。

  有人开始察觉到不对,到了十一月时,锦州那儿挂起了军旗。

  而这时阜阳城中白侯府内,趁着白显瑜不在家,方沁姝正在收拾行囊。

  她已有三个月的身孕,初初显怀,入冬后衣服穿的厚实,也瞧不出什么来,一旁的丫鬟想劝不敢劝,刚刚夫人还威胁她们,谁要敢这时候出府去通知侯爷,她就直接带着孩子跳池塘去。

  这威胁听起来很可笑,但却十分有用,自从她有身孕,白府上下都是捧着她的,莫说跳池塘,磕绊一下都不能。

  半个时辰后,方沁姝终于收拾好行囊,带着香菱她们,悄悄离开了白侯府。

  傍晚白显瑜回来之后,就留下了一府的下人,和四个被锁在柴房内,原本用来照看侯夫人的丫鬟婆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k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k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