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蒸汽机构想_明祚
笔趣阁 > 明祚 > 第二十四章 蒸汽机构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四章 蒸汽机构想

  朱由检脑子像过电影一样回忆了起来,小说《笑傲江湖》里《葵花宝典》的作者是大明的一位太监,小时候读小说叫真,为了印证他还去查这个太监,后来看到有网友写过,金大大笔下那位太监是有原型的,大概就是崇祯年间的人,明亡的时候奉命去守城,最后一个人杀了几十个贼兵后殉国了。如果时间没错,那原型基本可以肯定就是眼前的方正化了。

  他刚说一丈的墙能翻过去,那可是三米三,世界跳高冠军也过不去吧,还有十步之内百发百中,那基本上十六米范围必杀,这个估计刘挺、卢象升、曹变蛟之类都达不到啊。这还真是捡了个宝贝,朱由检想到,有这么个人在身边,怕是人身安全什么完全不用考虑。

  想到这里,学武艺的想法又从脑子里蹦出来,“方掌印,你说孤能学你的功夫吗?”

  方正化摇摇头,“回千岁,奴婢这门功夫是要从六七岁就开始练的,还得有童子之身,否则练不来,容易走火入魔,轻则瘫痪,重则丧命,千岁年纪太大了,而且……”

  而且已经成婚了,这事儿不好再说。

  朱由检轻咳了一声,转移话题道:“前天我嘱咐大家做的事儿,大家都做得如何了?”

  方正化也恢复肃然,“回禀千岁,正要向千岁禀报各项事务进展。”

  “你说吧。”

  方正化整理了一下,开始介绍近期的进展,“压银片的机械,咱们银作局就有,不过只有两三个,压不了多少片,还得多制备几个,奴婢们计算着,要是每天要压几千枚银币,总要有二三十个才够用。”

  朱由检觉得方正化太过保守,“这种压银片机械,越多越好,你做百十个都不嫌多。”

  方正化起身拿起笔,开始记录。

  朱由检又问道:“你用来切削的机械是不是也弄少了?”

  方正化点点头:“这个是与压片的机械配对的,按同样套数来即可。”

  “酸液可曾制备出来?”

  “制备出来了,千岁的法子是真的好,发黑的银锭,放在酸液里一泡,马上外面的黑皮就没了,银子也闪闪发亮。”

  “压模的机械和水车是否都弄了?”

  “禀千岁,现在还在雕刻阴模,这个可是比较耗时的,至于水车,下面的人倒是在大兴找到了水车,不过那水车能不能用还在研究。”

  “嗯”,朱由检道,“你这几天好好研究下,有什么问题总结起来,我过几天再过来,你拿给我看,或者送到王府。”

  “是,千岁,”方正化恭敬应答。

  “你先把这些制备齐了,孤也好去找工部。”说着朱由检起身,“孤先走了,你等好生应对差使。”

  “是”,方正化也起身随他身侧一直把他送到宫门才回,恭敬有加。

  回去的路上,朱由检越想越是郁闷,怎么就学不了武呢,原本向着前门方向准备去趟工部的,现在也没心思,直接转身往东走,徐应元以及杨真等侍卫赶忙跟着往回走。

  回到书房朱由检又把自己关起来读书,徐应元发现了一个规律,信王出去一不高兴就去书房读书,高兴了就去后宅,他回忆了一圈也不知道是谁惹得信王殿下不高兴,不过想来是因为铸币的事儿不顺吧。

  “千岁有什么烦心事,不妨跟老奴说说,就当解闷了。”徐应元想着上前去宽慰一下。

  既然方正化谨小慎微,他会武功的事儿也就不能到处宣扬,而且徐应元是典型的消息通,他知道了内廷不少人估计都得知道,不能告诉他,朱由检又想起另外一件事儿,“李之藻那里还没有消息?”

  “千岁先别着急,刚入宫的时候得到的消息,说李之藻推拒了,他说自己年事已高,病体缠身,来不了。”徐应元心里有点忐忑,生怕朱由检听了发怒。

  朱由检心头一阵烦闷,自己名为亲王,可在这大明朝,想做点事儿,却是步步艰难,什么病体缠身什么都是托词,人家一个堂堂太仆寺少卿,来做王府右长史确实屈才了,如果自己真是太子,不用李之藻,所有人都要打破头进来,可自己的身份太尴尬,亲王爵位虽然显赫,但就是个笼中鸟,有志气的人谁会来。

  “算了,你去把汤若望叫过来,孤好阵子没见到他了,正好有事儿要问他。”

  汤若望来时已是下午,朱由检拿出银作局复制的图纸,排了一桌子,指给汤若望道:“汤先生过来看看,知道这是什么吗?”

  “这是铸模,这个是水车,还有这个好像是磨具,这个应该是压模……”汤若望一张张地翻看着图纸,“殿下,这是要铸造什么东西吗?”“嗯,朝廷要铸银币,”朱由检说道,“汤先生应该是了解佛郎机银元的,所以来找你参谋参谋。”

  汤若望一听,连忙解释,“殿下,我虽然用过银元,但不知道怎么铸造啊。”

  朱由检拿出一枚样币递给汤若望,“汤先生觉得这枚样币怎么样?”

  汤若望拿起来仔细端详,“殿下这枚银元样式精美,整体比佛郎机银元外观漂亮得多,还有这边阔,造成齿轮形的,这个工艺只怕非常难。”

  “汤先生果然是机械专家,一眼就看到银元的关键所在,”朱由检拿起那枚银元,“这枚银元加了不少防伪的手段,但是想要复制其实也不难,我大明民间有不少奇人异士,想来很快就会想出仿制之法,所以这个齿轮边就是最后的防伪手段,孤现在也在为这个齿轮边犯愁啊。”

  汤若望在图纸里翻了翻,找到压边机的图纸,仔细看了看,“殿下,我明白了,这个就是制造齿轮的机械吧,这齿轮是靠压制成的对吗?”

  朱由检点了点头,举着手中银元示意,“这枚是工匠们手工打制的,如果想量产,必须得使用机械压制,我便发明了这个齿轮压边机。只是动力方面还不好解决。”

  “用人力不行吗?”

  “人力太慢,每天要铸造上万枚,若用人力,一百个工匠一天也压不出多少来,要知道这个看着不大,却是极耗体力的。”朱由检想到此处颇为无奈。

  “那用畜力驱动,”随即汤若望自己否定道:“畜力也不行,与人力一样,太慢,也难量产。”

  “孤原本想用水力的,也不知道行不行,就找人去寻水车做实验,现在也不知道他们实验的结果如何了。”

  汤若望说道:“水力或许可行,只要加上杠杆和齿轮,就可以带动多台机器一起运动,不过水力有时也不稳定,就像京城的冬天,水力就用不了。”

  朱由检问道:“泰西有没有什么机械能作为动力的?”

  朱由检满心期望地想,这个时代是否有了蒸汽机,但他不知道的是蒸汽机的发明还要在五十年后,而且第一代蒸汽机还只是样机,实际工业用途几乎等于零,真正能用的蒸汽机还要等一百五十年后的瓦特来改良。所以他从汤若望嘴里听到了否定的答案。不过他也并不气馁,他在想把这个理论抛出去,汤若望能不能给他造一台出来呢。

  想到这里,朱由检开始向汤若望解释蒸汽机原理,“孤看烧水时有了一个想法,冷水加热之后就会形成水汽,那水壶盖子就会被顶起,孤在想能不能利用蒸汽的力量建造一种机器,人只要负责烧火就行了。”

  汤若望想了想,没有实物做参照,他还是比较茫然,于是他问朱由检,“殿下可否说得再明白点,在下还是搞不懂怎么就能用蒸汽做成机械。”

  科学就是这样,有时候就算点破了,也不见得能马上理解,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说干就干,朱由检吩咐徐应元让他找人搬来泥炉和铜水壶,就在书房里烧起了火。不一会壶盖就被水蒸气顶起来,朱由检用手压下去,一会儿再被顶起来,如此往复数次,“这就是孤说的蒸汽原理,你看水一热就会变成水蒸气,这个铜壶是密闭的,当然壶盖与壶身未必那么严实,但是如果把壶嘴封住,蒸汽顶起壶盖的力量就更大了,蒸汽放出去一些,他又会回来,如此往复,如果能设计出一个机器,那岂不是比水力更强。”

  这回的解释汤若望清楚了,不过关键的地方还得琢磨,另外受制于现在的自然科学水平,很多关键问题都没法解决,汤若望正经需要回去好好研究。

  朱由检为了激励他,又准备用赏格来刺激,“汤先生若是能造出这样的机械,孤以万两白银作为酬谢,即使先生只搞出设计,或者理论,孤也不吝赏赐。”

  汤若望一下子被吓住了,一万两,他这辈子都没见过,汤若望虽然不是穷人,但是别说一万两,就是一千两,他也没有。

  “另外还有一件事,需要咨询汤先生。”

  “殿下请讲。”

  “孤与匠人们研究铸币成色的时候发现,酸液能带走银两上的杂质,这点汤先生可知道?”朱由检问道。

  “哦,”汤若望想了一下直截了当地回道:“不知道。”

  朱由检满心期盼着汤若望能说出硫酸、硝酸什么的,结果又是否定的答案,他感觉有口老血就要喷出来,堵得难受。

  这也怪不得汤若望,他首先是名传教士,其次才是天文学家、机械专家,而且这个时代,西方的科学知识还没完全形成体系,物理化学等等体系都在完善过程中,甚至在发展水平上还要弱于大明。

  汤若望可能是怕朱由检失望,又解释道:“不过在下觉得,酸液什么的可能炼金术师懂得多一些,不过在下没接触过炼金术师,真的是一窍不通。”

  朱由检把汤若望当成科学家培养的希望破灭了,不过他却得到了启发,炼金术师等于炼丹道士,在三酸两碱上,找汤若望真心不如找几个会炼丹的道士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k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k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