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大型团体操_这个导演要谢罪
笔趣阁 > 这个导演要谢罪 > 第237章 大型团体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7章 大型团体操

  第237章大型团体操

  花了两天时间拍完唐军大帐内的群像文戏,天气预报接下来的几天时雨时晴,小美临时调整了制片表,把后续的零碎戏份挪到前头来。

  镜头短人数少,拍起来可控性更高,因此虽然天气不算理想,但是剧组在草原和营垒两处场地自如切换,拍摄进度依旧不慢。

  拍了一周多的时间,天气终于重新转好,草原决战的大场面武戏正式开拍。

  真实历史中这场战斗被称为鹰莎川之战,是五万唐军对阵十万西突厥军的大战役。

  陈一鸣当然不可能招募十万群演一比一地还原历史,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俗话说人过一万无边无沿,意思就是人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视觉上就很难清晰识别了。一万人跟两万人,观众看在眼里其实差不太多。

  而且陈一鸣只截取了鹰莎川战役中的一个局部战场,即苏定方率领500骑兵突袭西突厥鼠尼施部2万援军,至于双方主力交战的战场,电影里只有几个镜头一笔带过。

  大场面群戏,自然是从人多往人少拍,既容易把控又节省成本。因此首先开拍的,就是双方主力列阵的镜头。

  陈一鸣特意把这场戏安排在周末两天,图的就是方便从旁边的皇城镇上拉人凑数。

  短短两分钟的镜头,需要动用四千群演,一千匹马,四千套服装,以及旗帜、鼓角、拒马等不计其数的道具。

  不算可重复利用的服装和道具,拍摄成本都飙到了500万。

  这还要归功于后期特效技术的进步,陈一鸣只需要动用小部分演员,大头儿可以通过特效技术复制填充。

  唐军这边四万步卒一万骑兵,因此居中的步兵摆出四个万人方阵,前三后一倒三角排列,每个方阵都由两排长矛手、三排刀盾手和五排弓弩手组成。

  三个横方阵后面就是唐军中军,程知节、苏定方、王文度都在这里,三人身边簇拥着盔甲鲜明的亲卫,出演的正是之前拍摄木兰爹袭营的那批群演。

  一万骑兵则平分为两部分,摆在步兵方阵两翼。

  真实历史中的唐军战阵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兵种排布也不会如此机械,仅就远程压制的弓弩而言,初唐军队的装备率在八成以上,也就是说差不多是全员射箭。

  陈一鸣选择这样拍,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好看。

  比如前世国师的《英雄》,里面的秦军箭阵就是一个影视改编的优秀案例,荧幕上的冷兵器战争,大型团体操绝对是最优解。

  人眼在短时间内能够接受的信息是有限的,视野内的元素越多,人的感官对整齐与节奏的感受就越深刻。

  想象一下,森严的前排阵列举盾掩护,后排箭手整齐划一地拉弓仰射,弩手则在队伍间隙川流不息地平射弩箭。

  纪律,效率,素质,是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

  主力战场只是电影里的铺垫桥段,这三两分钟的戏份跟主角木兰也没多大关系,电影后半段还有场面更大的戈壁决战,因此陈一鸣拍的十分克制。

  群演们头一天带上毡帽裹上皮袍扮演牧民,第二天穿盔着甲扮演唐军。

  西突厥军好拍,骑马列阵即可。

  唐军则相对复杂一点,方阵分为步兵和骑兵两部分,先拍步兵再拍骑兵。

  全程静态拍摄,演员不动镜头动,两天时间就拍够了后期制作所需要的素材。

  然后可着江汇武和汪劲松的戏份先拍,主要是一些发号施令的镜头。

  送走两位客串大佬之后,开始上难度,拍摄西突厥骑兵冲阵和唐军战阵反击的镜头。

  电影里是万马奔腾万箭齐发死伤狼藉的大场面,拍的时候则全然不是这样,里外里加一起不过几百个群演。

  这几百人是制片组在众多群演里特别挑选出来的,纪律和积极性都不错,自然演出费也翻了个倍。

  首先是唐军战阵反击的镜头,差不多相当于学校的广播体操,记住自己的站位和移动路线,跟着大喇叭里的指令做动作就行。

  取景框里只有几百人的方阵,后期特效一加就是万箭齐发了。

  广播体操拍好还不算完,还要追加补拍大量的特写镜头,主要是唐军士卒花式中箭的场景。

  这部分全程围着绿幕拍摄,后期制作的时候再替换到原版素材里。

  唐军这边拍完之后,群演们换上袍子跨上马,开始拍西突厥大军冲阵的部分。

  皇城镇挨着山丹军马场,因此当地人基本都会骑马,本地的那达慕大会年年都有骑马比赛,因此拍起来十分顺利。

  然后还是围上绿幕,改由武行上马,补拍开弓射箭和中箭落马的特写镜头。

  主战场的部分完成之后,木兰这边的分战场就相对容易得多了,除了所需群演人数变少之外,另一个原因是近景镜头更多一些。

  还是远景镜头先拍,几百个群演骑在马上,摄影车架在远处的小丘陵顶部,居高临下把远处的大片草场纳入取景框。

  这里是一个精心选择的低地,按照剧本设定,王帐军沿着丘陵边缘折向东北,直指唐军大阵侧背。

  监视器里,几百个群演骑在马上聚成一坨,慢速前行逐渐消失在远处的丘陵背后。

  添加了后期特效之后,就不再是一坨骑兵,而是一坨一坨的骑兵铺满低地,稍作间隔之后依次前行。

  素材拍够之后,同一批人,拍摄王帐军后队中计被引走的镜头。

  这一条拍完,还是这一批人,画上仿伤妆,开始拍王帐军狼狈逃跑的部分。

  接下来又又又是这一批人,换上回纥部族的服饰,拍回纥友军诱敌的镜头。

  最后依旧是这一批人,更换唐军衣甲,摇身一变成为郁南统帅的斥候部队。

  苦练半年的骑术,这回派上了用场。

  一百多米的丘陵虽然不高,但是骑马往下冲还是相当危险的,更别提还是几百匹马一起往下冲。

  陈一鸣当然不会让郁南如此冒险,远景确实有几百骑,但那时候画面是相对静态的。

  等到郁南真正往下冲时,身边就只有十几骑了,除了必须出镜的木兰和聂元,剩下的不是骑术教练就是武行兄弟。

  近景和特写拍完之后,木兰和聂元收工,换骑术替身上场,拍大队人马一起往下冲的镜头。

  再往后则是草原决战的重头戏,骑兵对决。

  在咨询过历史专家,并与林萧、摄影组和武指组研究过画面效果之后,陈一鸣把这场对决规划为三个部分。

  最开始是骑射。

  唐军出现在丘陵顶部的时候,底下的王帐军必然要预警整队,陈一鸣在这里没有让敌人降智,王帐军亲卫的整备速度并不慢。

  木兰手下人少,直接冲阵很容易被缠住失去速度,因此她选择高速掠过敌人骑阵,然后放箭袭扰乱敌阵势。

  这就是后世蒙古人的“曼古歹”战术,陈一鸣给挪到了初唐,虽然不符合史实,但是拍出来确实好看。

  郁南和聂元各带一队斥候绕阵发箭,王帐军陷入混乱,部分人下马躲避,部分人驱马离阵绕圈提速,试图拦截唐军骑队。

  于是战斗进入第二阶段,对冲。

  唐军胜在速度更快组织度更高装备更好,王帐军胜在人数更多,两方对冲的结果是唐军透阵而出。

  战斗就此进入最后阶段,木兰一马当先杀入王帐军中军,斩将夺旗一击致胜。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k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k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