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军团人 上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笔趣阁 >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军团人 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六十四章 军团人 上

  确实有些人一直在担心,但钱程其实不觉得需要顾虑胡人。

  大家都被一大群红毛绿眼、黄毛蓝眼的西戎包围着,要是这种情况下,官府都能让归义胡人造反,那他们早该被西戎团灭了,根本不用考虑这种奢侈的问题……

  在扩大了定义之后,他干脆继续按原来的比例,优先安排亲近官府的土人,保证村落里“东方人”占多数,然后集中安置在要害位置。至于其他的村落,能凑够人最好,凑不够,就让他们先原样待着吧。

  除此之外,钱程还招募了大量加拉西亚人。

  在很多领域,汉朝人,乃至广义汉朝人都数量不够的时候,钱程就会向夏洛特要支援。最早开始雇佣的,是各类工匠。

  凉州的工匠大部分都用在重要设施的兴建和运作上,为了让当地土人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他故意把招募来的土人工匠,也和中原工匠混编,让赵飞雁一起去培训。

  但这样的话,很多零碎工作就人手不足了。土人的社会发展水平比帝国那边还糟糕,平时也就是勉强自给自足。现在一堆大工程需要人,肯定就会导致其他方面缺人手。

  最严重的时候,连边境上的道路都没人维护——凉州官府要在皇帝特使来之前,把新都周围的路都修好。刚刚经过组织、培训,开始自己动手筑路的土人,连同指导施工的工匠,全都被官吏紧急招走,去新都赶工。剩下的人只能干瞪眼,结果,这地方就没人管了。

  这种情况多了,肯定误事,钱程于是又招揽了不少加拉西亚人,让他们帮忙承担这些额外的工作。

  加拉西亚人的表现还不错。因为有夏洛特出面,而且是带薪水的定期合同,所以他们都视之为体面的正常工作,而不是流放行为。

  这些人帮助凉州成功渡过了最捉襟见肘的时光,而发现了凉州的前景之后,也有不少人留了下来,打算长期在此工作,好好攒一笔钱再说。

  而在这一系列事情后,钱程等人发现,雇佣外人管理当地人其实很好用。不止是汉朝官吏需要有回避制度,对西洲人应该也是一样的。

  已有的几次经验,无不证明了这个结论。不管是巴里希人帮忙管交趾,还是加拉西亚人帮忙管乌尼亚,还是胡人帮忙管西戎,都是一个原理。

  所以,这之后,凉州官府开始有意识地调动人员。把乌尼亚人调去加拉西亚,参加培训和战斗,再把加拉西亚人调过来。

  而实践中,除了工匠之外,士兵和教士也是招募的重点。

  乌尼亚地区地广人稀,很多地方至今还有怪物和盗匪潜伏。以往,有官方指定的盗匪头目——领主,来罩着这些村子,驱逐其他野生劫匪。现在领主没了,村民就得自己负责日常安全。

  如果官府不去管控,村民一旦开始自发自卫,那这些民团是大概率会失控的。击退了几次抢劫自己的盗匪之后,他们就会觉得我也可以试试去抢劫别人,然后进入每个村子都互相劫掠的循环——这也是乌尼亚“自由人”聚落的日常。

  钱程认为,真成了这种土匪窝,这块地也就废了。

  以往的乌尼亚领主,觉得这些地方民风彪悍好斗,喜欢在这种地方征兵。但事实证明,好斗和战斗力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夏洛特在这里当骑士团长的时候,都会尽量使用当地亲帝国派小贵族,或者帝国佣兵团作为辅助军骨干。因为拉来的盗匪民团,常年被双方雇佣的帝国佣兵吊着打,就没怎么赢过,怕是连当炮灰都不够格。

  所以,通过夏洛特和加拉西亚教会,凉州官府也招募了大量有经验的士兵。

  加拉西亚内战结束后,双方临时招募的大量佣兵也随之失去了合同。在以往,这些人会很快被雇主“放生”,只能四处游荡,过土匪生活,直到找到新的雇主。

  这次,凉州官府趁势接下了大部分合同,帮夏洛特缓解了不少压力。

  劣迹太多的佣兵,被钱程丢给了阿蒂拉,在她的监管下和巴里希人打拉锯战。比较老实的那些,就分配到加拉西亚和乌尼亚,拆散成小队,进驻这些乌尼亚村落。

  加拉西亚佣兵对这个工作很熟悉,因为这就是驻村骑士的活。不过在凉州这边,工作要复杂一些。

  他们的工作,还包括配合当地官吏,召集和训练村里的民兵。一方面要保护治安,一方面也要挑选出干练、善战的人,推举到县里。

  实际上,大部分佣兵的水平也不怎么样,很多小队长级别的老兵油子,也就充其量从长官那里,学了些旗号、口令和基本阵型之类的东西。剩下的,就是大家自己摸索寻思,通过自我总结和口耳传授,获得的各种未必靠谱的经验了。但就算这点水平,对付乌尼亚人也足够了。加拉西亚佣兵起码上过正经战场,见过上万人的大阵仗,能和其他士兵配合,执行简单的军令。现在实在没什么人,让他们临时去巡逻、监管,选一些新人,还是做得到的。

  当然,这个安排也不见得就稳妥。白芷当时提醒钱程,说这样下去,不见得能起到他期望的效果。现在这一整套方案,实质上就是第一等的汉朝人,带着第二等的胡人掌控关键位置,雇佣第三等的加拉西亚人帮助维持整个区域的军事统治,来一起管理第四等的乌尼亚人。时间长了,隔阂肯定会更深的。

  钱程觉得这也有道理,但他也想不出更好的过渡方式。不过他还是保证,这个措施不会执行太久的。

  钱程想了个办法。他让人印制了数量众多的海报,写满了各种律令条文,贴的每个村子都是。郡县派去张贴的衙役,告知村民,说不是信不过他们,只是他们毕竟没在官府和军队里干过,连军令都听不懂,军法都不认识,这肯定是不行的。

  作为对应,谁能把这些全默写下来,就去官府报道,那边会收下你当见xi衙役。考核合格之后,就有资格当官,回头参与管理了。

  当然,乌尼亚村民基本不可能实现这个要求,钱程也是明白的。哪怕汉朝平民,想达到这个标准,都得自己认真求学一段时间。大部分村落并没有可靠的先生,也缺乏书籍,真能成功,那恐怕是个天才,直接聘请到州郡当掾吏都行。

  这个制度的关键,是给乌尼亚人一个希望。钱程真正指望的,是通过民兵训练选拔出的那些人。

  这些被推举的人,可以和其他各种来历的人一起,成为县卒。到这个级别,就可以接受正规训练和文化教育了。

  汉朝的军队实际上是个非常好用的人才培训基地。军队士兵来源广泛,甚至是义务性质的。军队内部也有进行教育的xi惯,会支持士兵学xi文化知识、法律知识,了解和锻炼管理技能。这些学成的士兵,很多都担任基层军吏。其中一些作战能力强的会留下来,而大部分人则会回到故乡,而这些人,往往就是基层官吏的主要后备成员。

  在凉州,由于军队比例很高,这个特征就更加明显。可能是背景和观念的问题,钱程对于推广教育非常执着。而凉州这地方,除了孩子的教育有专门的学校,大部分成年人的教育,都是在军队里进行的。

  而根据吕荹等人亲自观察,现在融合最好的,也是这里。

  钱程早之前,就发现吕荹颇有军事才华,一直想提拔她。不过吕荹一家,数代人都是衙门书吏。虽然边郡的人,都少不了参与战事,但主要是些打算粮草、规划补给这方面的经验,对于带兵,没什么家学渊源。凉州设立前后,她自己也一直是文吏,没有亲自上阵的经验。

  战场上负责独当一面的军官,最好有丰富、或者至少也是较为全面的实际军事经验,这是当今兵家的共同观点。将领不一定非要从伍长卒长做起,但拥有从基层开始的经历,肯定是个加分项,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军队,而这无论对平时治军还是战时指挥,都是很有用的。

  哪怕优秀的将领,也免不了这一步。大将军提拔的已经很快了,大家都觉得是皇帝故意偏袒,认准了要给她重要军职。但即使如此,在第一次率军作战前,人家也在建章宫卫那里待了将近十年,天天和这些汉朝最精锐的士兵打交道,没事儿就和郎卫、宫卫一起,陪皇帝出去打猎。

  至于霍去病那种,没多久就自己带兵出战的,各派兵家一般都不提倡大家学他。这家伙就是个例外,没什么参考价值,普通人模仿他容易把自己学废……

  钱程自己从守烽火台的燧长一步步做到现在的地步,在大多数军吏眼里,这才是正统的晋升方式,才容易被大家当做“自己人”。吕荹现在如果空降过去当军官,很大概率会产生磨合问题的。

  所以,他趁着重新编组郡卒和属国兵的机会,安排了一批能力合格的新吏员去军中。吕荹就在他的安排下,经常参与士卒训练。有了些经验之后,还时不时外派出差,带着人马剿灭匪徒,驱赶蛮夷。而这期间,她也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现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k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k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